山顶或社区,寒冬或炎夏,城市或乡镇……阳光学社的“阳光人”们始终奔走的社会实践的一线,践行着经院“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的校训,始终坚持着“快乐服务、激情工作、严谨治学、 回馈社会”的宗旨,带动经院学子投身社会实践。在2022年第十二届经院学子奖评选中,阳光学社提名“经世奖”。
寒来暑往 吃苦在一起
从阳光学社第一届成员到现在的第十五届成员,阳光学社的群名一直都是“一起吃苦的日子”,“阳光人”们认为,社会实践的过程很艰苦,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坚持的过程就是在一起“吃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暑期社会实践开展之前,阳光学社都会做大量的准备。武汉的夏天,阳光毒辣,而阳光学社重点调研地点就是武汉社区,为了确保每一个成员都能有充足的体力去进行社会实践,阳光学社会联系国旗护卫队对小队成员进行为期两周的体能培训。
阳光学社副社长、财政学拔尖人才试验班2041班江子龙参加了去年的暑期实践活动,他说:“体能训练的那两周,我们每天都是登山跑、开合跳、俯卧撑、仰卧起坐一组一组地练,就连中间的休息时间都是用来拉伸,一晚上下来,比跑一千米还累。这也为我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能够坚持下来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学术培训也是前期准备的重点,其中包括文献综述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调查问卷的思路构造、SPSS软件的信息录入以及调查结果可视化的相关教学。
2021年暑假,江子龙带领着一批团队到武汉洪山区的狮城名居和博文花园进行《关于三孩政策下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报告》《“完整社区”概念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武汉市社区为例》《关于数字鸿沟视域下“长辈模式”的发展趋势报告》等多个课题研究。
阳光学社所有成员穿着统一服装,戴社牌,早上6时50分到集合点集合。由于条件限制,调查需要的物资都需要他们自己“扛”到社区,一群人手上捧着厚厚一摞调查问卷、扛着事先准备好的装着物资的编织袋,坐车辗转几个小时前往调研地点。
万事开头难。刚到社区,居民们看团队成员都是生面孔,有很强的警惕心理。一些居民害怕隐私被泄露,一些居民因为问卷问题太多而觉得浪费时间……种种问题导致调查问卷发放量并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天中午,四支实践小队商量决定采用“守株待兔”和“赠送礼品”的策略,例如赠送毛巾、赠送气球、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摆点……这些方法有效地让居民从“被动填写”变成“主动上门”。江子龙回忆道,“我们摆点了七天,跟小区里面很多居民都认识了,他们的人生阅历比我们丰富,和他们交流,我们不仅能完成自己的调研工作,还能收获很多生活上的经验。”
同年,另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前往湖北省十堰市进行《十堰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优化》课题的调研,这支小队由阳光学社社长、会计1941班洪阳带领,小队分别到丹江口市、武当山景区、茅箭区、郧西县以及郧县开展调研。小队在武当山调研时,十堰市下起了暴雨,缆车停运,社员们只好穿着雨衣,两两搀扶着徒步上山,走走停停地爬到山顶,手上的问卷都交换着拎。红三军野战医院旧址非常偏僻,小队成员们多次询问路人和景点工作人员才成功找到位置。
一周的调研结束了,暑期社会实践却还没有结束。在暑假期间,小队成员们要及时完成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撰写,为了更高效地沟通,社员们直接打电话联系,经常是一整天从早忙到晚,十几个小时都在电脑前,有时甚至没有吃饭的时间。假期结束后,他们将实践日志、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都归档上交给学校。
经过一个暑假的忙碌,阳光学社在我校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提交的七篇论文全部获得校级奖项。
朝朝暮暮 阳光在路上
阳光学社作为一个社会实践类社团,对学社成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学术能力有着高标准、严要求。
他们见过清晨的阳光,见过深夜的星空。早读晚跑是阳光学社的日常安排,这样的团队训练劝退了很多人,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坚持下来。“围绕腾龙大道跑一圈,会有很多人坚持不下去,我们会让他们走一小节,然后慢慢地跟上来。”洪阳说,“做社会实践对体能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在夏天,天气炎热,如果体能不好,可能会出现中暑的情况。”
除此之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社会,社员们每周还要上交一篇时政登记表和一篇读书笔记。洪阳回忆:“其实我最初知道要写这些东西时,心里也是有些抵触的,懒惰作祟,有时还有些厌烦,但后来自己的文章被评为了“优秀”,心里很有成就感,便慢慢开始接纳这件事情,到最后就完全习惯了。”说到这儿,洪阳笑了起来,虽然身为社长的她已经不需要再写读书笔记和时政登记表,但是“放眼看世界”的习惯早已深深刻在了她的骨子里。
在阳光学社往年的照片中,社员们穿着统一的服装,顶着烈日,走访、发放问卷、统计数据……他们像一个个火种,在人民群众中跳跃、发光。
值得一提的是,学社的服装届届不同,每一届的服装都是由当届的成员共同讨论、设计。“我们20级的服装是白色T恤,结合学社的‘吃苦’精神、阳光的颜色以及我们想要的水墨画样式,设计了一个金色的水墨画山峰,同时还加入了一些渐变元素。这些设计里面就透露着我们对顺利推进那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坚定的信心。”江子龙说道。
每年冬至,阳光学社会举办饺子宴,年年如此,从无中断。去年,大家一如既往的来到学校食堂,八到十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拿起桌上早已准备好的馅料和饺子皮,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元宝”式的、“包子”式的、“韭菜盒子”式的、“糖三角”式的……饺子的样子千奇百怪,但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阳光人”们聚在一起共度冬至的温暖。一碗碗饺子冒着热气端到每个社员手中,饺子入口,暖在心里。
独行快,众行远。17年的发展,阳光学社的传承没有改变,社员们也在一次次的相聚中凝聚了团魂。
步履不停 经世在心中
“我们所有的社会实践主题都是根据社区情况进行讨论而确定的,服务于政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政府可以通过我们分享的调查报告制定相关政策,改善现有制度,这就是‘经世’很好地体现。”阳光学社指导老师江沈红说道。
阳光学社成立以来,至今已经有了15届成员,时间流转,不变的是初心。江沈红最初建立阳光学社的初心是让大学生们心怀阳光,深入基层,为社会做贡献。
历届社员们也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给自己的调研队伍取名“阳光在路上”,并以“一窗晴日,阳光不锈”作为团队口号。他们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中把“阳光”带到所行之地。
17年社会实践活动从无间歇,自2006年成立以来,阳光学社申请科研立项50余项,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研究60余项,完成调查报告130余篇,学社30余篇论文获校级各类奖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在经世济民的道路上,阳光学社一往无前,几乎每一年的社会实践报告都能收获校级或省级奖项,他们的一项项成就,也变成一张张笑脸,凝聚在每一张照片中,铭记在每一位社员心里。
“我们希望把阳光学社打造成一个能成为经院品牌的社团,让阳光学社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各个学院,让全校的同学都知道原来不是只有个别人可以去做社会实践,所有人都可以去做。只要你有一颗想经世济民的心,那就可以努力的积极的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为社会做贡献。”江子龙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社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聚集起每一个社员的微光,汇聚成一片星河,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阳光学社的成员们如他们社团的名字一般,散发“光”与“热”。江沈红说:“我希望全体阳光学社队员们,心怀阳光,散发正能量,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到社会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近期推荐
湖北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 / 龙虹雨
图片来源 / 阳光学社
文字来源 / 大学生记者团 郑天乐 罗梦薇 彭越
审稿 / 金苑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或使用,敬请联系
征集【文字 / 摄影 / 视频作品】
欢迎投稿至:news@hbu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