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线条蜿蜒曲折,结构棱角分明,实体和镂空的玻璃幕墙合为一体,大气且不失艺术感,这是彭锦芳团队的万州艺术中心大剧院建模作品。凭借其独特的外形和精细化的模型,工程Q1842班彭锦芳所在团队先后斩获“品茗杯”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和“智建杯”中国智慧建造应用大赛全国最佳应用亮点银奖。
身着随性的黑色短袖,一身简单干净打扮的她,敢于同世界500强企业同台竞技;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独立撰写论文;力求突破,赴深圳中铁十一局实习……她凭借扎实的建筑建模本领在实践中过五关、斩六将,摘下累累硕果,获得第十二届经院学子奖“经世奖”。
“学以致用,并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融合,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此为我心中的‘经世’,是我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彭锦芳笑着说道。
从小白到大牛
学以致用屡创佳绩
彭锦芳对待专业知识的态度从来不是浅尝辄止。为了满足专业的需要,她加入工商管理学院智慧建造中心,主动学习BIM(建筑信息模型)相关软件,为自己热爱的建筑建模方向打下牢固基础。“倪燕翎老师在课堂上教过revit软件,但是如果参加比赛的话一个软件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Sketchup、3ds max、Lumion等。”
为了将所学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大二下学期,彭锦芳和其他3名同学主动报名参加BIM毕业设计大赛。备赛恰逢疫情,大家只能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讨论,自己建模。为了找到一张满意且与往年不重复的图纸,她和其他队员每人每天至少寻找5个售卖图纸的商家。“我们一开始找到了一张合适的图纸,但由于建模中期发现图纸残缺,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此白费。”彭锦芳回忆道。考虑到和其他团队比起来,自身的技术优势并不大,她决定转变思路,选择造型独特的万州艺术中心大剧院建设图纸,以独特取胜。
剧院外观线条曲折,总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这对第一次参加全国赛事的彭锦芳和其他队员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由于总面积大且涉及到大家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钢结构,指导老师倪燕翎也并不看好。想要完成建筑外部及玻璃幕墙,大家不仅要学习编程,还需重新学习一个较为冷门的新软件。
编程学习、软件摸索、模型搭建,三管齐下。每天开会开到凌晨4点,早上7点起床,每天大概只睡2、3个小时,彭锦芳和队员们和项目“死磕”。
“我建模过程中发现图纸中许多细节仍然不清楚,比如有的地方没有写标高,就会询问指导老师一般剧院柱子和墙有多高,再尝试去建。”即使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细节问题上,彭锦芳也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决赛答辩上,她对1044根杆件了如指掌,针对评委感兴趣的屋面钢结构侃侃而谈,博得了现场评委的青睐,“初出茅庐”便获得“品茗杯”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
“如果未来想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更具竞争力,不能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学校,要勇于挑战自己,走到全国专业性行业类赛事中。”指导老师倪燕翎的谆谆教诲一直被彭锦芳牢记心中。
在指导老师的激励下,大三的彭锦芳再次出发。2020年“智建杯”中国智慧建造应用大赛上,她与世界500强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同台竞技。考虑上次比赛的图纸优势,她继续打磨、细化原有剧院模型,产出2篇相关优质论文,最终斩获全国银奖。
从后方到现场
知行合一检验真知
如何从一个“外行人”变成一个“内行人”?除了参加校内外、国家级学科竞赛,许多行业前沿发展论坛上常常可见她的身影。“在参加大型比赛之前,指导老师多次带我们了解建筑行业的行情,后来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彭锦芳说道。
参与智慧建造学科座谈会、武汉国际建筑博览会等多层次学术交流会,拜访参观宜家、武汉智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BIM软件开发设计类、施工类企业,三年来,她将大大小小可以深入了解专业知识的活动跑了个遍。
在学长的引荐下,彭锦芳与武汉智业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帮助公司建模,以达到减少材料碰撞、提升施工效率的效果。
“由于我们有过BIM建模方面的合作,公司一次介绍会上,我和其他同学受邀出席。” 活动现场,彭锦芳向员工和经理讲述建模的实际应用效果,认为建模可以预判图纸错误,为日后项目建设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仍有专家认为,培养一个专业人才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后期收益未知,因此不看好BIM的推广,于是,彭锦芳和其他同学现场展示模型。“得益于BIM建模,原先400多处碰撞错误得以避免,节省了更多资金。”彭锦芳坚定地说道。她相信BIM的实用价值,“虽然我们的建模技术还有不断改进的空间,但以我们从前的成果来看,未来可以为更多的公司提供帮助”。
为了将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接轨,与行业接轨,彭锦芳在暑期实训期间向深圳中铁十一局投递简历,并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参与地铁16号线建设。深入一线和她预想的有些许不同。在深圳夏天35摄氏度的高温下,彭锦芳穿着短袖、裤衩和拖鞋,与现场施工工人一同工作,一呆就是整天。开始的时候她也曾不适应,“之前建模时在室内,工作环境较好,但其实现实工地上都是泥土和灰尘,条件是比较艰苦的。”她苦笑道。
工人们打灰放线,挖掘隧道,彭锦芳都会去帮忙,时而和工人们套套近乎,向他们请教施工细节。现场有时出现施工事故,她也常常感到忧虑。“这次实习后,我对本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个专业本身肯定是比较苦比较累的,如果真的热爱就要做好吃苦的打算。”彭锦芳将课程知识融入实践,不怕吃苦的精神得到了项目经理的赞扬。
从大学到社会
创业孵化服务大众
担任组织负责人以来,彭锦芳带领的团队获17项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奖项,参加校企合作项目7项,跨院系项目2项,获指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和企业负责人的长期合作意愿。
“我们这届的成果相对比较丰富,所以想和之前学长的公司合作,看看我们学到的知识是否能真正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大二时就参与学长学姐团队做项目的彭锦芳努力积攒经验,与学长携手创办武汉智焱智连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并担任技术负责人。
在公司实际工程项目中,彭锦芳偶尔也遇到“豆腐渣工程”。项目偷工减料,房屋出现漏水,种种问题的累积对于客户和公司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我们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建模避免碰撞,节省成本,让大家有余力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精装修,甚至服务地方经济。”她解释道。“山西交口2#赤泥干堆场堆坝三维建模”“光谷19小学投标”“武汉站消防站三维建模”……彭锦芳至今负责或参与项目7项,产值超30万元。
迈上新的台阶,亦有新的困难。接手君悦花园地下管线综合项目时,学习建筑的她对机电方面一无所知。60000多平方米的工程建模,彭锦芳从零开始学习,她说:“自己自学和机电专业的同学相比仍然是由差距的,我只能自己找视频进行深入学习。”
一个月的时间里,彭锦芳一边恶补机电知识,一边从头练习机电建模,将时间和精力最大化地利用起来。“然而对方对精度不满意,重新对我们提出精度上的要求,但是当时我们已经大体完工了。”
“不行就重来”。
从头开始检查,去网上找精度的规范标准,一步一步完善之前的模型……彭锦芳和其他成员力争做到最好。
如果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湍急的河流,那么行动就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彭锦芳从未放弃努力,也始终相信付出终将有回报。“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我将以校训时刻激励自己,怀经世之心,行经世之善,用责任担当践行青年使命。”彭锦芳坚定地说。
近期推荐
湖北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 / 王彩红
图片来源 / 彭锦芳
文字来源 / 大学生记者团 杨语桐
审稿 / 金苑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或使用,敬请联系
征集【文字 / 摄影 / 视频作品】
欢迎投稿至:news@hbu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