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经院,教泽绵长
经院20年发展中
有许许多多的的参与者,奉献者
他们有的是
见证经院组建的老教师
有的是
深受经院学子喜爱的班主任
有的是
从灶台走向讲台的楚菜大师
有的是
把经院当做家的专任教师
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
与经院的故事
风景这边独好
潘路明
江城藏龙岛五月天,风光妩媚,百花绽放。9999js金沙老品牌举行隆重盛大的组建20周年暨办学115周年庆典。我,92岁高龄退休荣誉教授,以赤诚之心,谨致热烈祝贺,并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表示崇高敬意及深情祝福。
如今藏龙岛一片欢腾。我们高兴地看到,这20年,是经院开拓奋进的20年,是推行“入主流,办特色,高起点”发展战略取得巨大成就的20年。校园设施周全美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层次在校学生达3万人;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9%,同时建立了专业骨干梯队,有多位省部级中青年专家;科研成果显著,其中省和国家的立项尤为引人注目;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优势特色学科不断增加,多个学科已进入省和国家先进行列;经院已获国家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经院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毕业生就业率增高,居省属高校前列;经院管理体系优化和加强;“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与经院精神的坚持和发扬;经院社会美誉度持续上升。一切都可喜可赞。
我们经院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除了晩清名臣洋务派人士张之洞倡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以外,还有革命家李先念、王任重创办挂帅的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湖北省人民政府财经干部学校,这是红色传统基因血脉的精神家园。
我一生从教,从青丝到白头,曾在武昌龙尾山和胭脂山几所前身老校故地工作生活,是伴随风雨沧桑的老人,是知情者、参与者、见证者、经历者,70余个春秋,目睹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分分合合,变化发展的全过程,实现着越来越好的美丽愿景。
作为后来人,衷心祈愿,我们以有红色传统的精神家园为荣,以赓续红色传统为己任,继承革命先辈创办教育的初心使命,在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齐心协力,为把我院办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奋力前行。
有道是: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完全相信,9999js金沙老品牌的远大目标一定可以达到。放眼未来,前程似锦,灿烂辉煌。必将是:美名远扬神州大地,霞光闪耀荆楚蓝天。
我与经院学子情
卢秀清
我是金融学院的卢秀清,现年58岁,是一名见证着经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教师。在经院风雨兼程、不断壮大的发展进程中,我除了教学工作之外,也多次承担了班主任工作。工作中我与经院学子们朝夕相处,畅谈理想与人生,钻研学术与课程,闲聊家庭与生活,我成了学子们的良师益友,学子们给了我无限的青春活力.......就这样,我伴着经院、伴着学子走过了二十个春秋,见证了9999js金沙老品牌由最初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发展成了今天可以开办60多个本科专业的高校。
回顾在经院成长的二十个春夏秋冬,令我难忘的事有很多,例如给学子开办“交际舞扫盲”培训班、带学子们跳广场舞、带学生们帮贫困生打工解困、与学子们参加“三下乡”活动,一起走基层、做调研等等,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与学子们那亦师、亦友、亦母的师生情。
记得2002年,我担任金融学和国际金融两个教学班的班主任,在那文娱生活匮乏的年代,为活跃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我开办了交谊舞培训班,手把手教同学们跳快三、慢四,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同学们几乎都成了“舞林高手”。看着学子们在灯光闪烁的舞池里翩翩起舞的身影和脸上欢快灿烂的笑容,我心里充满了喜悦与自豪!时隔多年后,当学子们返校举行毕业10周年庆典时,学子们依然记得当年学舞的点点滴滴,回忆里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2009年我接手成为国际金融试验班的班主任,为活跃班级氛围,我除了在专业学习上给予学子们充分的指导外,专门组建了班级篮球队,并经常组织训练甚至陪练。每当队员进行比赛训练,我都会安排生活委员给队员们准备面包和水等物资,为篮球健儿们解除“后顾之忧”。在比赛繁忙的赛季,我也会偶尔请队员们来家“搓一顿”,奖励他们的倾心付出。最终我班篮球队在学院每年举行的例行比赛中连续两年夺得冠军,成为班级每位同学倍感荣耀的佳话。除此之外,为了满足班里部分喜欢打羽毛球的学生的需求,我专门以个人身份办了体育馆的会员,时常带领学生一道在球场挥洒汗水,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现在尽管学子们离校已有近十年,但每当我们相聚时,谈及当年的校园生活,大家都有说不完趣事和道不尽的话题,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已经由当初的“师生情”转化成了今天的“老友谊”!更为感动的是,每当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之际,班里的篮球队长都会与我邀约,共叙当年的酣畅和今日的生活与工作,我们成了交心的忘年朋友!
2012年在学院领导的推荐之下,我再次担任了国际金融Q1241的班主任。在此期间,我与班委以及团支部成员共同商议制定了班级活动计划。四年间,从春游到秋游,从专业学习到下乡调研,从科研立项到学科竞赛,我都与学子们共同经历,教学相长,形成了一个齐心协力、团结向上、亲睦友好的班集体,也成为同年级中让人艳羡的班级。记得在2016年的毕业季,学子们为了纪念我们共同走过的幸福岁月,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给我举办了一场尴尬但又很幸福的“婚礼”。婚礼前,男生们悄悄穿上了整齐的西服,并租好了婚纱,在一个晴朗的中午突然来到我的办公室,让女生给我梳头、化妆、穿婚纱,在我错愕之际,全体男生手持玫瑰单膝跪地开始了他们浪漫的“求婚”仪式,接着我们又在校园的教室、图书馆、求索桥、艺术楼等地留下了一帧帧美好而难忘的“婚纱照”.......此事后经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的报道,传为了经院的一段佳话。
在经院建校20周年暨办学11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在这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我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与你们分享我在经院的点滴过往,只是为了让大家一同感受经院学子的温暖、教师的幸福与自豪!让我们一起为了经院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吧!
13年初心不改,
经院成就最好的自己
邹志平
三源归一成大业,二十风雨谱华章。20年筚路蓝缕、接续奋斗,学校实现了“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办学层次”三大跨越,书写了20年跨越式发展的“经院现象”。回望自己在经院13年的奋斗历程,在学校的关心和培养下,我从灶台边走到讲台上,从职业厨师转型为大学教授,在人生道路上完成了一次精彩蜕变和自我超越。
01
机遇与坚守:从优秀厨师到大学教授
1990年,我从团风县来到武汉市,踏上从厨之路,从淘米蒸饭、洗菜切菜开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门心思钻研厨艺。我在师父卢永良大师的悉心指导下,苦练淡水鱼鲜加工技艺。有段时间,我经常凌晨四点起床,一个人在厨房里宰杀几十斤鳝鱼,由于手指贴在砧板上长时间摩擦,手指常常破皮流血。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苦练,我终于学会了师父“快速大刀宰杀鳝鱼”的绝活。
2009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经院担任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兼职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4节课的时间,我示范了5道菜肴,虽然菜品示范教学“速度快”有厨艺过硬的原因在,但只能“做”不能“讲”的窘境,让我深感自身烹饪理论水平的不足和授课能力的欠缺。在第一次授课之后,我开始购买烹饪方面的书籍和期刊,努力学习,认真做笔记,还抽空到前辈大师的课堂旁听,渐渐地学会了寓教于乐、德智并行的教学方法。后来的课堂上,我在示范菜品制作技艺之时,不仅能够穿插介绍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及菜系特点,还经常与学生们开展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我一次次听说学生们在朋友圈里晒课堂上的那些烹饪作品,看到一届届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深深地感受到了“灶台边+讲台上”的成就感。
学校高度重视技能人才,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入职、职称评审和职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2013年,我正式成为学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专任教师,并被聘任为副教授。随后的5年时间里,我相继获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999js金沙老品牌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2019年,我晋升为教授。
曾经有不少人问我“怎么不自己去开餐厅当老板”。的确,开餐厅当老板也是一种不错的决定。一路走来,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虽然湖北餐饮界或许少了一位能赚钱的老板,但烹饪教育界多了一名“双师型”老师,最重要的是,我践行了自己“为行业育英才”的初心。
02
传承与创新:从菜品研发到品牌建设
自从成为学校的一名专任教师以来,我就始终牢记“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的校训,在开展菜品研发、助力校政行企深度融合和唱响楚菜品牌的道路上,一直坚定前行。
2013年以来,我带领工作室团队举办菜品开发、研讨交流活动共计300余次,创新研发菜品总计800多道,多数研发成果被应用到湖北餐饮酒店的经营之中。
早在2007年初,我的师父卢永良大师就明确提议将湖北菜的简称由“鄂菜”改为“楚菜”,当时在餐饮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经过卢永良大师团队的持续呼吁,2017年3月,在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第六届第四次理事大会上,“鄂菜”改“楚菜”得到了全省餐饮企业和社会各界代表的热烈响应。2018年7月,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意见》,正式将湖北菜的简称统一规范为“楚菜”。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紧盯楚菜产业发展和楚菜品牌建设,牵头成立和建设湖北楚菜研究院,牵头申报和建设市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省级产业工人示范实训基地,牵头承办历届楚菜美食博览会及楚菜进机关等品牌活动。
2018年、2021年,在外交部、湖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湖北全球推介活动期间,我连续两年担任楚菜冷餐会、楚菜美食推广月的总策划兼总厨师长,面向世界宣传楚菜。
我的个人专著《中国莲藕菜》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第四届湖北出版政府奖”,担任副主编的《中国楚菜大典》荣获2020年度“中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我作为主要负责人带领湖北楚菜研究院荣获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03
使命与责任: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公益
作为社会服务型教师,我借助各类资源,积极推动校政行企深度合作,积极争取在校内承办大型餐饮赛会活动、组织学生对外交流、与湖北省人大翠柳村客舍、湖北省政府大楼餐厅等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合作关系等,多维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自2013年以来,我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国家级一类大赛,20多项获前三名,一名学生获评“全国技术能手”,20人次获评“湖北省技术能手”。
2020年1月,在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我和师父一起,自愿组建“新冠疫情湖北烹饪志愿队”,为武汉市内一线医务人员提供用餐保障,日均制作盒饭超2万余份,并组织工作室成员与同行捐赠物资,牵头主办“后疫情时期湖北餐饮业复兴之道”线上研讨会,助推湖北餐饮业振兴和疫后经济复苏。邹志平工作室被武汉市商务局授予“2020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物质保障先进单位”,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未来,我将不忘初心,恪尽职守,用心弘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培养高素质的“三有三实”人才,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为打造万亿楚菜产业和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我坚信,经院人必将以“学校合并组建20周年”为契机,在“争创一流学科、更名大学、建成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新征程中,续写新的“经院现象”。
我与经院的故事
靳延安
一个人一生中陪伴时间最长,记忆最深刻的,除了家乡,还有一个地方也同样让人难以忘记,这就是单位。每一个人的单位,都留存着人生的记忆,也贯穿了生命的过往。几乎每个人都有单位,而每个人的单位,都是有故事的地方,我和9999js金沙老品牌,自然也说来话长。
2005年4月,我硕士提前毕业,迎来了人生中第三次择业,最后我放弃了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华为等工作机会,来到9999js金沙老品牌当了一名高校老师。在时光的流淌中,我在经院已经耕耘了17年。现在回头看,这次择业是我诸多转折点中最重要的一次,较之前大学本科毕业后7年的工作经历,经院的17年让我完成了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
01
家,是自己的家
工作单位于个人的作用来说,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对此深有感触的当属上世纪的50后、60后们,他们或许一辈子就在某一个单位工作、结婚生子、领退休金直至终老,单位是他们与社会、与他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是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是他们提升自身价值的助力器,同时更是他们得以安身立命的最坚实后台。对于我这个75后的人来讲,由于大学毕业后工作不太顺利,使得我对工作单位也有一种特殊的期待和感情。
初到经院,我就把经院当成了我的家,当成了我余生的依赖和后半辈子的港湾,可能就要在经院退休了。因此,我爱惜经院的校容校貌就像爱惜自己的家园一样,看到积思河上的漂浮物,会反映到学校;爱惜经院的名誉就像爱惜自己的名誉一样,会把没有按照部队标准进行军训的情况找武装部沟通……所有这些可能都是我把经院当成家的缘故。
02
家,是需要建设的
家,是需要互相付出的,每一个人都要为之努力,唯有共同建设,才能一直繁华;唯有齐心协力,才能兴旺发达。
之于经院这个家,不同时期我所能为建设出的力,也自然不相同。初来乍到,自然是要练好内功,站稳讲台,把要教给学生的第一桶水装满。从备课到批改作业,一点也不敢马虎,生怕学生听不懂,生怕给院系丢脸。很庆幸,几次靠前的学生教学评价、年度教学优秀、年度考核优秀给予我了信心与力量,也算是夯实了我当高校老师的根基。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双引擎”,随着经院高质量发展的不断纵深,作为家庭的一员,要做家庭最有力的支柱,要挑起家庭最重要的担子。作为专任教师,我精心研读国内外科技前沿文献,实时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发表学科一流文章;作为校办企业的总经理,在经院最需要的时候,我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全力拓展企业新业务,勇于承担,开拓创新,竭力实现企业扭亏为盈。
03
家,是会带来快乐的
经院这个大家庭有很多家庭成员,有领导,有同事,有学生,大家和谐共处,其乐融融。这之中,给我带来最多快乐的,还是那些青涩年少的学生们。他们或叫我靳老师,或叫“靳哥”,或叫“靳叔”,这些称呼都让我倍感亲切,他们没有把我当外人。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人际关系、情感困惑、专业认知、职业规划等诸多问题的时候,他们乐于向我诉说,乐于倾听我的意见。我深知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育人的效果和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为人处世。所以,我愿意享受他们黑马式篮球比赛拿了第一带来的快乐!享受他们俏皮式男变女装带来的快乐!享受他们梦想式进入头部企业工作带来的快乐!跟他们在一起,我觉得我会变年轻!
我与经院的故事还在继续……
今天的经院
还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
正因为他们
经院才有了快速发展
如今
我们都是经院成长的见证者
我们与经院的故事
未完待续……
近期推荐
湖北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 / 黄娅雪
资料来源 / 潘路明 卢秀清 邹志平 靳延安
审稿 / 金苑
征集【文字 / 摄影 / 视频作品】
欢迎投稿至:news@hbu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