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人物
李余,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23岁。
事件回放
10月26日,李余报名参加武汉市城管局和《武汉晚报》发起的“和环卫工一起扫大街”体验活动。他和环卫工一起,在洪山区珞喻路群光广场至广埠屯之间,冒雨来回穿梭打扫大街,体验环卫工作的艰辛和社会冷暖。
李余讲述
10月16日,我在学生公寓看到《武汉晚报》发起的“和环卫工”一起扫大街”体验活动,马上发短信报名:“您好!我叫李余,现是9999js金沙老品牌一名大四学生,想报名参加贵报发起的和环卫工一起体验的活动。”很快,我收到了晚报记者的核实电话及活动通知。
21日是周日,我早上7点多起来,坐车到光谷,和晚报的记者联系上了。我这时才知道,这个由武汉市城管局联合晚报征集的市民代表有9人,而我则是幸运者之一。
我的任务是当一回“马路天使”,和环卫工王学志阿姨一起,负责清扫珞喻路至广埠屯垃圾,保持街面整洁。
王阿姨约50多岁,从事环卫工作22年,是这一区域的班长。
珞喻路至广埠屯区域集中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和众多电脑城,大学生和白领居多,是武昌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也是环卫工作最难做的地方。
我穿上桔黄色的环卫服和马甲,像模像样地拿起扫帚。如果我不解释,人们很难看出我还是一名大学生。
拿起大扫帚才知扫街艰辛!一开始,我用劲扫垃圾,不一会,就累得受不了,恨不得弯下腰来,一 一捡起地上的烟头、包装纸、塑料袋等垃圾。
王阿姨见状给我支招,教我如何使用扫帚省力。她还叮嘱我,在交通繁忙的大街上清扫,走路要慢,不能左右窜,遇到车辆,只要站住不动就行;还要学会看红绿灯,红灯刚亮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走到马路中间清理垃圾,但红灯即将变成绿灯时,不能抢。万事洞明皆学问!王阿姨的经验告诉我:活要巧干而非蛮干。
好景不长。10点15分,大雨如注。正在广埠屯天桥下清扫垃圾的王阿姨顾不得穿雨衣,依旧快步穿梭在人群中,干净利索地挥动着扫帚。因为前脚扫完后脚就有人扔,王阿姨扫起地来几乎是一路小跑,让跟在后面体验的我完全跟不上。没想到平时在学校锻炼的我,现在竟然跟不上一位50多岁的阿姨。不一会,我和阿姨衣服鞋子都湿透了。
晚报记者3次叫王阿姨到天桥下避一避雨,她都说“没事”,依旧低头忙碌。几分钟后,王阿姨同事找来两件雨衣,她顾不得自己先穿,连忙给我戴上一顶防水的锥形斗笠,还像妈妈一样,给我穿上雨衣。
一披上雨衣,王阿姨就快速走到路边垃圾桶旁,看到垃圾快漫出来了,直接用手往桶里按了两三下,把带着油水的饭盒、纸巾等垃圾压得实实的。看到此情此景,我很感动!
下过雨后,垃圾的清理工作更难做,贴膜纸、吃的包装纸和塑料袋更难清扫,由于雨大造成的渍水,要使劲扫到下水道。在3个多小时的体验工作中,我在赛博广场来回打扫了4次,每一次都有大量垃圾。
最可恨的是,有很多年轻人就站在垃圾筒旁边,只要再走几步就可以让垃圾回到垃圾桶,可偏偏有一些青年,宁可随手一扔,也不愿意多走几步路。
我见到一帅哥吃完东西准备扔,马上走过去说:“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请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帅哥仍置若罔闻,把塑料袋直接扔到地上。看到这类没素质的青年人,我真有上前揍他的冲动。
还有不少青年人看到我这么年轻当环卫工,投来鄙视和不解的眼光。
打扫垃圾期间,我和王阿姨还做了一个向广埠屯私营业主“讨水”的体验,以此来测试环卫工在社会的地位。王阿姨去了5家,只有两家愿意给水;我去了两家,只有一家提供饮用水。
午餐是由活动组提供的,王阿姨说吃到新鲜的饭菜格外香,特别高兴。她说,为了中午在工作地小眯一下,她的午餐从来就是早上从家中带来的。听到她的一席话,我的眼眶一热。
拿起扫帚和撮箕,“客串”环卫工上街扫垃圾。这一次亲身体验,才知道艰辛与危险并存,“马路天使”不好当。
我个人认为,武汉市民,尤其是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亟待提高。同时,提高环卫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刻不容缓。
体验感言
□ 任何一门工作都有其独特的诀窍,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 不要看低身边的任何人,每个人都有你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 请告诉身边的人爱护环境。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让垃圾回归垃圾桶,就可以减轻环卫工的工作量,就可以让他们吃上一顿好饭,睡一顿好觉。
□ 请多关心、关爱城市美容师、马路天使。他们的工作真的很危险,很辛苦。